一些程式設計相關的分享

躍然發表於2014-12-10

從大一的時候開始接觸程式設計,到現在轉眼三年了。自己總結了一些程式設計相關的內容,記錄一下。

關於筆記

  • Evernote
    有道筆記網頁版不能登入讓我不得不放棄了有道,迴歸Evernote的懷抱。本來一直在糾結Markdown支援的問題,馬克飛象經常會出錯,但是糾結到了最後發現其實並沒有使用Markdown的必要,只是一個個人習慣而已。於是就繼續使用Mac的客戶端。十分方便。

  • Wunderlist
    一個GTD的好工具,快速的列出給自己安排的待做事情列表,簡單快捷。在Mac下可以直接放在選單上面,還不佔Dock的空間。有一天發現不能同步,第二天再看官網已經恢復了,滿滿都是愛的小團隊。任務可以設定子任務,筆記等等,對我來說作為一個TODO的工具已經夠用了。

  • Calendar
    Mac下自帶的日曆已經能夠滿足我的日常需要了,OmniPlan是很好可惜是收費的。對於時間規劃以前一直使用的Excel,完全純手工的定製可以滿足我的全部要求,唯獨兩點:效率太低,太費精力。

以上的三個工具是我最常用的,分別管理:筆記,任務,日程。不過它們的功能有一定的重合,例如:Wunderlist的任務可以新增時間提醒,雖然是個很貼心的功能,但是我還是習慣使用日曆做日程提醒和規劃,個人習慣吧。所以我在用這三個工具的時候只會用它們最純粹的功能,三足鼎立,各司其職,倒也是極好的。

  • Worktile
    現在逐漸用worktile取代Wunderlist和Calendar,雖然它本身是一個團隊協同的工具,但是可以自己新建一個專案,然後在裡面安排自己的TODO事項。

關於程式設計

程式設計是一個非常嚴肅又非常歡樂的事情。
列舉一些我的工作習慣。

  • 番茄工作法
    作為一個控制狂,對時間有著近乎變態的控制慾望,對我來說,嚴格的按照番茄工作法來執行是一個簡單粗暴的好方法。25分鐘全身心投入工作,期間所有打斷我的人都是敵人,一旦被打斷立即取消這個工作區間,整理思緒從頭開始。5分鐘的休息時間,去洗手間洗臉冷靜一下防止大腦過熱,然後做10個俯臥撐,想想做了什麼和要做什麼,為下一個25分鐘熱身。“洗把臉防止過熱”不是開玩笑,如果狀態好整個人在25分鐘裡簡直就是要飛起來了,飛的太久需要冷卻一下想一想到底要飛到哪裡去。不能因為出發太久就忘記我們為什麼出發。推薦番茄土豆,註冊賬號之後可以在網頁和Chrome外掛*中同步記錄,非常好用。並且現在也已經出了Mac版本,簡直太讚了。

  • 網路環境
    國內的環境就不多說了,好在神兵利器很多,推薦閱讀:Google,你腫麼了!,在此說一些常用的:

    • ShadowSocks
      不多說,請參見ShadowSocks—科學上網之瑞士軍刀,Chrome使用Proxy SwitchySharp就可以正常瀏覽。
    • Goagent
      翻牆必備,流量充足,隨開隨用,網路穩定。預設狀態是區域性翻牆,提供一個locahost的8087埠號,也可以設定讓整機網路通過Goagent。如果沒有設定全域性網路代理,具體不同軟體可以單獨設定。不過速度實在是太慢了。
    • VPN
      和上面一樣翻牆用的,不過可以讓你的整個電腦或者手機都是用代理上網,缺點是:免費的VPN(例如:GreenVPN每個月免費200M、MxVPN每天免費100M、wwdhz兩小時免費賬號)大多是不穩定的,動不動就掉線,而且速度較慢(比Goagent略快)。收費的VPN,比如最近一個很有文藝氣息的加密代理服務曲徑VPN,一個月50塊錢20.0 GB流量,基本夠用了。
    • 紅杏
      自從有了紅杏,我就再也不用配置那些繁瑣的東西了。每個月10塊錢的費用和它所帶來的服務相比實在是太值了。速度很快,YouTube像優酷土豆一樣的流暢。

關於團隊

  • 我覺得最重要的兩樣東西:責任和信任
  • 先定好命名規範以及排版和編碼問題
  • 堅持使用Worktile等任務管理工具
  • 及時統計並掌握專案進度
  • 成員多溝通交流不能閉門造車

關於部落格

大約從大二的時候開始在CSDN寫部落格(汪海的實驗室),受益匪淺。
寫部落格不一定是什麼高大上的教程,也可以是一些收穫,一些有意思的程式碼,一些平時學習的筆記。養成寫部落格的習慣,我最常翻的東西就是自己的部落格。東西那麼多,哪有人能都記得住,只需要記著你在部落格中有記錄這個,下次遇到的時候再去翻閱效率就高得多了。
現在是在CSDN部落格上記錄學習筆記,例如[iOS]Objective-C基礎回顧:繼承和委託,記錄一些瑣碎的學習筆記。
然後在Mac上使用Hexo來寫部落格,Markdown要比很多線上部落格系統的文字編輯器好用很多,而且還可以離線寫部落格,整個部落格都是可以自定義的,前幾天看字型和程式碼高亮不爽剛改了改主題,對於控制狂來說這無疑是最好的選擇。Hexo中的圖片我一般放在七牛雲端儲存中,然後用它提供的外鏈直接訪問。

關於翻譯

最近在翻譯API Blueprint Tutorial,一個類似Markdown語法,用一些標記來寫API的網站。第一次逐字逐句的理解然後去翻譯,很多地方都很有意思。

首先是如何徹底的理解英文。
遇到不清楚的句子最好不要直接查單詞的含義然後再硬生生的串起來,因為很多專業名詞如果你直接翻譯那味道就不對了。
比如下面這些:

  • 千萬不能翻譯的
    一開始沒搞懂標題API Blueprint Tutorial中的Blueprint是個什麼意思,在這裡糾結了一會兒。先是直接看單詞的意思:藍圖,規劃。介面規劃指導?有點像,但是為啥不直接就是API Tutorial呢。然後再查查這是不是什麼專有名詞,找到了一個blueprintcss,心中暗喜:難道是用這個CSS渲染的?但是一看效果又差的很遠。於是就做個標記,等看完全文再回頭來看(原諒我就是這麼蠢居然都沒搞懂這是個什麼東西就妄想去翻譯它)。看完全文之後又去Github轉了轉,才知道原來apiary是一家公司,開源了API blueprint這個API文件寫作工具。他們還開源了dredd,一個用來測試API blueprint的庫。所以這個詞不應該翻譯,如果翻譯了就像英文字幕中把“Nice”翻譯成“賴斯”一樣透著蠢勁。

  • 不知道該不該翻譯的
    比如HTTP中的action是否該翻譯成行為,URI是否該翻譯成統一資源識別符號,Gist Resource是否該翻譯成Gist資源,總是感覺這些專有名詞如果翻譯了就變味了,但是不翻譯的話就會出現類似“這個URIAction是一個Gist Resource”這種風格很奇怪的中西結合的東西。

最後總結一些自己給自己定的翻譯規範:

  • 先做足功課,通讀全文,搞清楚裡面的專有名詞和概念。
  • 專有名詞第一次出現要在文中解釋,後面用“翻譯(斜體原文)”表示。
  • 翻譯的時候不用逐句翻譯,自己理解並加以整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