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及其團隊創新性地將大資料應用到競選活動中,通過分析挖掘近兩年蒐集、儲存的海量資料,尋找和鎖定潛在的己方選民,運用數字化策略定位拉攏中間派選民及籌集選舉資金,成為將大資料價值與魅力發揮到淋漓盡致的典型。

大資料時代,資料的作用前所未有地凸顯,成為國家競爭的前沿、企業創新的來源。一直處於世界經濟發展及資訊科技發展與應用前列的美國,視大資料為“未來的新石油”,給發展大資料賦予了非同一般的戰略意義,並積極倡導和實踐大資料的應用,已成為全球大資料領域的先行者。以美國為標杆,分析其推動大資料的積極做法,有利於我國學習借鑑先進經驗,明確發展路徑和發展重點,更快地邁入“大資料時代”。

  多方位推動大資料應用實踐

美國在大資料發展與應用方面已經形成較為普遍的共識,美國政府部門、社會機構、商業企業、科研院校都在結合各自實際需求,推進大資料應用。

其一,以大資料應用支撐政務活動開展。美國積極運用大資料推動政府管理方式變革和管理能力提升,越來越多的政府部門依託資料及資料分析進行決策,將之用於公共政策、輿情監控、犯罪預測、反恐等活動。例如,作為美國警界最早的大資料預測分析試點單位,聖克魯斯警察局通過分析城市資料來源和社交網路資料,能夠發現犯罪趨勢和犯罪模式,對重點區域的犯罪概率等進行預測。作為大資料的強力倡導者,奧巴馬及其團隊創新性地將大資料應用到競選活動中,通過對近兩年蒐集、儲存的海量資料進行分析挖掘,尋找和鎖定潛在的己方選民,運用數字化策略定位拉攏中間派選民及籌集選舉資金,成為將大資料價值與魅力發揮到淋漓盡致的典型。

其二,以大資料應用增強社會服務能力。美國的微博、社交網路、搜尋引擎等使用者眾多,積累了海量歷史資料,並在不斷產生新的資料。美國的人口、交通、醫療等公共事業部門通過對這些新媒體資料的挖掘,實現了對人口流動、交通擁堵、傳染病蔓延等情況的實時分析。佛羅里達州邁阿密戴德縣將數十種關鍵縣政工作和邁阿密市緊密聯絡起來,幫助政府在制定治理水資源、減少交通擁堵和提升公共安全等方面決策時提供了更好的資訊支撐。

其三,以大資料應用提高商業決策水平。美國商業企業運用大資料進行決策的案例不勝列舉。沃爾瑪、可口可樂等消費企業藉助資料分析掌握消費者習慣,從而制定針對性的營銷策略,成為應用大資料的早期獲益者。最為人樂道的案例之一就是沃爾瑪通過分析挖掘銷售資料,發現並實施了“啤酒+尿布”的營銷策略。除上述行業外,醫療衛生、交通物流、金融等領域的機構和企業,都在逐步發現大資料的價值,加入應用大資料的行列。例如,西雅圖兒童醫院通過應用視覺化資料分析技術,有效減少了醫療事故,幫助醫院節省了300萬美元的供應鏈成本。華爾街“德溫特資本市場”公司通過分析3.4億微博賬戶的留言,判斷民眾情緒,並依據人們高興時買股票、焦慮時拋售股票的規律,決定公司買賣股票的時機,從而獲取盈利。

注重營造發展大資料的環境

大資料在美國之所以能被迅速、廣泛應用,與美國高度重視大資料價值、積極推動資料開放和擁有一批掌握核心技術的資訊科技企業分不開。

首先,美國政府將大資料發展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2012年3月29日,奧巴馬政府宣佈啟動《大資料研究和發展計劃》,同時組建“大資料高階指導小組”,涉及美國國家科學基金、國家衛生研究院、能源部、國防部等6個聯邦政府部門,宣佈將啟動2億美元的投資計劃,提高從大量資料中訪問、組織、收集發現資訊的工具和技術水平。這使得美國成為全球首個將大資料從商業行為上升到國家意志和國家戰略的國家。不僅如此,美國政府還倡議企業、科研院校和非盈利機構一起集中資源,共同促進大資料發展。例如,伯克利加州大學、迪肯大學等專門開設了研究大資料的相關課程,培養下一代的“資料科學家”。

 其次,資料開放為大資料應用提供創新“源頭”。大量資料的可獲得是大資料價值實現和最大化的前提。自上世紀以來,美國國會、政府先後出臺一系列法規,對資料的收集、釋出、使用和管理等環節作出了具體的規定。經過幾十年的修改完善,現已形成較為成熟的框架和體系。2009年1月,奧巴馬入主白宮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聯邦政府各部門通過“一站式”政府資料下載網站向社會公開各類非保密的資料庫。2010年,美國國會通過更新法案,進一步提高了資料採集精度和上報頻度。截至目前,data.gov上有超過40萬種各類原始資料檔案,涵蓋了農業、氣象、金融、就業、人口等近五十個門類,彙集了數千個應用程式和軟體工具。資料的集中、開放、共享及對資料的應用支援,極大地方便了美國各界對大資料的利用。

 再者,資訊科技巨頭為大資料應用落地提供技術支撐。擁有一批掌握大資料核心技術的資訊科技龍頭企業,是美國大資料應用快速落地的關鍵原因之一。谷歌、EMC、惠普、IBM、微軟、甲骨文、亞馬遜、臉譜等企業很早就通過收購或自主研發等方式佈局大資料發展,成為大資料技術的主要推動者,並快速推出大資料相關的產品和服務,為各領域、各行業應用大資料提供工具和解決方案。IBM利用大資料技術,通過整合、分析波士頓現有交通資料以及來自社交媒體的新資料來源,幫助波士頓政府解決長期困擾城市的交通擁堵問題。谷歌公司利用海量搜尋資料,成功預測2013年美國流感暴發。除了傳統的資訊科技企業,在大資料分析、應用及安全等領域還湧現出一批像Splunk、Teradata等創新性較強的創業公司,這些公司在風投資本市場的支援下,快速成長並引導新的市場趨勢,為各界應用大資料提供了豐富的創新工具。

美國大資料發展給我國的啟示

與美國一樣,我國也有應用大資料的旺盛需求,迫切需要以大資料為工具促進社會進步、加速經濟發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為此,可從三個方面借鑑美國發展大資料的經驗。

第一,確立大資料的戰略地位。大資料領域的競爭將關係到國家的安全和未來,國家競爭力也將愈發體現為一國擁有資料的規模、活性以及解釋、運用的能力。我國要發展好、應用好大資料,應把大資料產業上升到戰略高度,強化全民資料意識,樹立以資料提高效率、提升精細化和智慧化水平的意識,從國家層面推動大資料的收集、分析和應用。

第二,推動大資料的創新應用。政府部門應基於自身及和社會服務機構掌握的豐富資料,在醫療健康、食品衛生、道路交通、地質災害、社會輿情、國防安全等領域先行開展應用示範,繼而不斷擴充在各部門、各行業的應用範圍。在此基礎上,要特別注重加強對微博、微信、社交網路等新媒體資料的應用。例如,在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中,美國中情局通過採集移動基站的電話通訊記錄,附近商店、加油站、報攤的監控錄影以及志願者提供的圖片和影像資料等各種資料,鎖定嫌疑犯並找到炸彈來源。如果前不久的長春“3·4”盜車案件中,大資料應用也能達到如此水平,可能嬰兒被害的悲劇就可以避免。同樣,在近期的四川雅安地震中,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支撐傳遞了大量資訊,如果能夠更快、更準確地從這些資訊中篩選出真實資訊和重要資訊,並加以分類、整合,就能夠為抗震救援提供更有效的決策支撐。

第三,夯實大資料發展基礎。發展大資料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在加強資料立法、推動資料開放、支援技術創新等方面同步開展工作,從而為我國發展大資料、應用大資料營造更加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