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原理中碼元,碼元傳輸速率,資訊傳輸速率

qingfeng_96發表於2018-11-12

碼元:在數字通訊中常常用時間間隔相同的符號來表示一個二進位制數字,這樣的時間間隔內的訊號稱為(二進位制)碼元。 而這個間隔被稱為碼元長度。值得注意的是當碼元的離散狀態有大於2個時(如M大於2個) 時,此時碼元為M進位制碼元。

碼元,承載資訊量的基本訊號單位

碼元傳輸速率,又稱為碼元速率或傳位元速率。其定義為每秒鐘傳送碼元的數目,單位為"波特",又可以稱為波特率,常用符號"Baud"表示,簡寫為"B"。

一個以m波特傳送訊號的線路,其傳送二進位制資料的速率不一定是m位元/秒,因為每個訊號可以運載幾個位元,例如,若使用0、1、2、3、4、5、6、7共8個電平級,則需要,即3個位元來表示一個訊號值,因而這種條件下位元率將是波特率的3倍。

另一種說法是:在使用時間域(或簡稱為時域)的波形表示數字訊號時,代表不同離散數值的基本波形就稱為碼元。

某系統每秒鐘傳送2400個碼元,則該系統的傳位元速率為2400波特或2400B。但要注意,碼元傳輸速率僅僅表徵單位時間內傳送碼元的數目,而沒有限定這時的碼元是何種進位制,因統一系統的各點上可能採用不同的進位制,故給出碼元速率時必須說明碼元的進位制和該速率在系統中的位置

 

資訊傳輸速率是在二進位制數字通訊系統中每秒傳輸的二進位制符號數可用每秒傳輸的最大資訊量。

在二進位制數字通訊系統中每秒傳輸的二進位制符號數可用每秒傳輸的最大資訊量來表徵,單位為位元/秒(bit/s或bps)稱為資訊傳輸速率,又稱資訊速率或位元率。


總結下:以上是百度解釋的,碼元傳輸速率和資訊傳輸速率之間的關係 :資訊傳輸速率 = 碼元傳輸速率 * M進位制單位碼元資訊量。

在M進位制調製中,位元率Rb和波特率Rs之間的關係為:Rb = Rs*log2 M 。

 

可檢視另一篇博文https://blog.csdn.net/duqi_2009/article/details/6131348

相關文章